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3001|回复: 1

喻润川前辈论太极拳之劲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12-16 18:49:3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喻润川老前辈得崔毅士老前辈所授,拳势为杨式太极拳老架108势以及杨式太极长拳、刀剑枪等。现将喻润川老前辈未发表的《太极拳概要》一书的第四节“论太极拳之劲”择录如下:劲与力之区别:劲无形而力有形,劲沉而力浮,劲聚而力散,劲由筋而达于四肢,可发可放,力由骨阻于肩背而不能发。太极拳尚巧劲而不用拙力,呆力愈大者巧劲愈小。螺旋劲、抽丝劲、麻花劲如千年枯藤,不易拆毁,即引即发,蓄发相变,即用巧劲之谓。太极拳的八种劲别,由锻炼拳路得来,兹分述如下:
1.掤劲:练太极拳全身无一处无掤劲,和人推手时如无掤劲,即为人压瘪。掤劲分防御和攻击两方面,掤乃有弹性之劲,如蓄气于球内,此按彼起,令力不得下落,但必须用腰腿劲,加以意气,此就防御方面言之也。在攻击方面说,如未掤之先,若想发人,应往后向下用引劲诱之,使敌劲出,焦点显露,借其力而发之。若敌不用气力,无由假借,即不能发。掤乃单手或双手向上激出之劲,掤之地点,以人之活节或拗处为最得势,使人不能滑脱。
2.捋劲:凡人掤挤我时,用捋劲以舒散其力,使人力腾散,不得复聚。用捋劲时,一手掌缘沾其腕,一手肱部沾人臂外面,捋至己身左右边,补其他发劲之不足,使人跌至己身后。未捋之先,故意用掤劲,到己胸口前,使人抵抗,一变即捋。捋之方向,以弧线为好,捋发之时,必坐腰松胯而转腰,捋发之际,必须借人之力,如已过则势尽不能发,未到尚难得势不能使人前俯,更不能移动其重心,重心不动,不能倾倒。掤劲居于人手下而向圈外,捋劲系居于人手上而向圈内,由捋旋转以变掤,谓之逆抽丝,由掤旋转而变捋,谓之顺抽丝。掤捋两劲,随便倒换。捋为蓄之功用居多,掤为发之功用居多,掤捋倒换,劲效显著。
3.挤劲:挤乃补助掤不够之劲,多用于双手互相交叉,亦可谓之左右手的合劲。挤生于人捋时,我顺势将力前升、屈臂,将另一手补其腕部而挤之,挤亦可用于人靠之后,但挤不可用于臂之力,必须用腰腿劲加以意气,身体勿向前俯,免倾重心。挤用双手,防御固而变化多,攻守兼备,须双手俱有掤劲,如车轮之功用,旋转自如,变化自灵。挤可用于捋人之后,顺势加以挤劲,使其倾倒,可谓捋挤不分。
4.按劲:以一手或双手向下沉按,使对方之足跟浮起。彼用挤时,我乃变捋为按,以顺步为得势,并含有由前往后之纵圆圈,如直按,反易为对方借力,用按时,以起步为虚为引,落步为实为发,按必用腰劲,手臂蠕蠕按出,敌人必觉累而受制,上为重心勿前俯,恐被人捋,按人时,必须在其真劲未发之前,即可使对方势背,自动后跌。按须固定一点,不使对方滑脱,以掌根和指为主,变化时,即可为采和其他三劲。掤捋二劲近于走,按挤二劲近于粘。捋近蓄劲,掤进运劲,挤近接劲,按近发劲。拳谱云:“掤捋挤按系四手,须费功夫得其真”。四手以四正为主,系在圈内,若遇对方大开大合,必定越出圈外。若出圈,四正不能用,必用四隅手补救之,四隅即采挒肘靠是也。
5.采劲:采乃反方向之挤劲,挤为合劲,采为分劲。采即以手执人腕或肘,往下采沉,使人重心向前者,更使其前倾,采则顺人来势,接取其劲,此法即捋之变,捋则把持在人手臂外面,采则在内,捋必双手顺人方向并用,采则以单手接抓,采用双手时,乃一手外掤一手顺势下采,如取树上果品一样,一手执枝,一手摘果,用采之手,亦须抽丝向后下斜采,并非平向后采,采如得势,使对方头晕眼花,全身连根拔起,即可发之。采人不可过轻,轻则易为人所借力,不采则已,采必采足。
6.挒劲:挒法系执人之手,反捋其势,控其关节,即一处以制其全力,亦捋之变,还有因我势背,来不及还着,用另手照对方面部闪挒,趁其惊惶,转败为胜,挒为击劲之一种,求击中而不求击倒,遇对方有空隙或拗处,顺其方向而击之,挒时,一手用挒,另手须有里缠丝劲以保持身体平衡,挒时,须与对方相距数寸远,方可用之,当用身法步法与之配合。挒必须捋和采之后,一手按人臂,一手用手背反挒人领际,使之后仰倾跌。如已被人用野马分鬃式至势背后仰之时,即可用挒以转顺,反借其势,使之后仰跌出。
7.肘劲:肘为击人之二道门,遇手出圈时,贴近己身,亦为出圈,不能用采挒补救,只可用肘击之,必手短而力猛,发之得势,可直攻人心窝,是为毒手,不可用。发时须与膝合,大捋中之肘,含于人捋己后,以肘还击之,推手中之肘,含于分开人手之时,一手执人手,一手用肘击其胸部。用肘劲之时,则手腕间之劲转换至肘点,肘以下如指腕处,则空空无物,若非对方防肘劲时,则肘以下之手,自可回归中正,此仍是以隅手补助正手之法。
8.靠劲:靠为击人三道防线,乃以肩击人胸口或腋下,较肘更猛,如有用双手掤时,来不及收回,只用靠以济其穷。靠用于人距离较近,所谓七寸靠,亦有离地七寸用肩靠人膝以下者,在上为肩靠,在下为膝靠,以胯为发劲之枢纽,迎面为腹靠,转身为背折靠。除手足外,以身击人者均为之靠,如能节节贯串,即能节节发人,所以用靠时,必须手足失其用以靠补救之。身进似挤,激出似掤,靠须己身中正,肩与胯合,脚根发劲,顺步用靠,就插入对方裆内成丁字形。靠时须防己之面部及靠边之手臂,恐对方击面或撅臂,故靠时,另一手顺护手靠边之手臂处,以防意外。能靠,则身瘦劲小者可以攻力大者,因肩劲较手足劲大故也,四隅手中,采挒二劲用于制止浮飘乱舞之手居多,用在沾粘劲之先,以救四正手之不及,肘靠二劲,因个人势已出圈无法挽回时,用在沾粘之后,以补助四正手之太过,因不及和太过均系病手,所以在推手时有不过界之说也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12-16 18:50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以上所列八门劲别在太极拳全套架式中,均系隐于内之劲,不可显于外。若外显,则内劲不能生,意思用不上,近于外家拳术之滑脱病态。
太极拳除以上八劲外,还有沾、粘、走、借、拿、长、发等劲。兹分述如下:
(1)粘劲:粘由不丢而得,粘劲发生后,方可将吸方吸住,为我所制,我顺人背谓之粘,此劲出来后,皮肤上似有云雾之气,如胶似漆,一遇敌手,即不丢不离,不仅手上有,周身皆有,气虽厚,而不能目视,仅自知耳,四字密诀:敷、盖、对、吞,无形无声,是以气言,全身发之于毛,亦意气为之也。
(2)沾劲:沾如沾衣欲湿杏花之沾,又如蜻蜓点水,一触即起,形容轻灵善变,活泼不滞之谓,与人交手,稍触即知,所谓彼不动,己不动,彼微动,己先动也。
(3)走劲:即不顶之劲,人刚我柔谓之走,此劲由懂劲而来,不懂不粘,如何能走。人之来势高低上下横直左右长短屈伸,原无一定方式,走化人之重力,不与之相抗,推手时,觉人有重意,即变为虚,遇偏重则松之,双重则偏沉之,泻去其力,随其方向而去,使人处处落空,此劲全在腰腿,假令腰腿无功,即不能粘走,若粘化劲,须快慢相合,快则不能引人入笋,慢则不能化去其劲,若化人之发劲,必须俟其劲将出而未全出,将至而未全至之倾,勿过早过迟,早则无有所化,迟则已着己身化之无益,化圈以愈小愈好,还有后化前进,即上身似化,下身同时前进;又有上半圈化,下半圈发之法;又如人以柔法听我,我以柔法听人。拳各有界,人引我进,只可至吾界边,不可再进,倘再进则失势,无有不败者,如人引我前进,未出吾界即变为刚,是人惧我,所以变为刚,我当乃以柔对之,如人引我至吾界,是时正宜窥彼之机势,形色魄力如何,假令有机可乘,即以柔忽变为刚击之。如到交界之际,强为支架,亦宜击之,如人引至吾界,不变柔为刚,柔劲如常,是对手也,当退看吾门户,人若误以我怯,冒然变刚,我但稍低其手,徐徐引之使进,且令其不得不进,至彼不得势时,我只以柔变刚击之。不费大力,一转即克之。如人来击,其势甚猛,我不与之硬顶,手足与身顺其来劲而卸之,步手落彼之旁面,让过彼之风头,彼之锐气,在彼前冲,不顾左右,彼向前之气力,陡然转之左右不易,我从旁击之,以我之顺力击彼之横面甚易,可拿可发,收四两拨千斤之效。
(4)借劲:此劲仅含少许化劲,无引无拿,乘人之势,借人之力,高来高往,低来低去,无须觅其焦点背势,人不知不觉出去,如果来势愈大,则被击之劲愈猛,能借劲力小可挫力大,弱劲可攻强劲,人之任何部分可借,我之任何部分可发,然必须注意时间、机势、方向,不可或早或迟,早则人劲未击,无从假借,迟则已中己身,亦无从假借,须在人劲将出犹未全出,或将至犹未全到之一刹那间,顺其方向,乘其机势发之最为有效。
(5)拿劲:拿较走为难,拿时须动作轻灵,使人不知不觉。又须拿其活节,如腕肘肩等处,使其不能滑脱,双手拿人,如以称衡物,全凭力学,重者称锤于外,轻则移于内,使高低轻重相等,拿时自己要稳定重心,不使丹田气浮,又要拿人不过膝,如离人过远,须进步身才可以。功深者拿人,一搭手即得,被拿者身不自主,名日入笋,拿又分有形圈无形圈两种,无形者两人皮肤相粘,稍一转变即可引拿,拿为发之先锋,故发之先须有拿,拿至人发呆,而已之意到时,即发其焦点,即拗处。
(6)长劲:此劲即柔慢伸长者,或激出亦可,用于手臂肩肘腰胯膝脚和周身各部均可,唯手之长劲,须用肩肘劲,但必须腰腿脚一致出发,才能发出劲来,化拿人之后,人现出焦点,即将已劲渐渐沉而长,发于焦点之上,彼必跌出,用丹田之气,由背而臂而达于人身,使人腾空跃出,如拍球然,拍之愈急,其升愈高,先用长劲,致人将出未击时,补以截劲,或先用截劲,再使人将知而不能变化之时,再加长劲对其中心发之,先截后长则人先倒退,退至长劲完时后腾出,先长后截,则对方先腾出,后倒退,因先后所发之劲均蓄于敌身,先入后出,后入先出。
(7)发劲:发劲之初,当先知劲路,故拿人发人,先制其根,所谓摧敌先摧根。
发劲有三要点:
1.机势:即我顺人背,人之重心偏于一方,露出焦点,同时其气亦上浮,重心不稳;
2.方向:与人推手时,无论上下左右前后正隅,顺其方向而发之;
3.时间:在人旧劲已完,新劲未生之时,即发呆时或后退之时而发之。不可或早或迟,早则人势未完,易生抵抗,迟则人已发觉,而生变化。发人之距离亦甚重要,远则劲不能达于敌人,太近则劲被闭闷,不能发出,发之地点,有发其呆处,有发其虚而不能变化处,有时用指引其力出而以掌发之。虚虚实实,先使敌意气散乱,重心不稳,引出其焦点,即拗处而发之,并随屈就弯,人屈则就其屈处以发之,人弯就其弯处以发之。发劲时,须周身一致,发者本身自觉无劲,而受者愈觉沉重,因发者全部劲已透出,勿使稍停留于手臂中。发劲不畅达者约有三停:以上肢言,每停于肩与肘于掌;以下肢言,每停于髋于膝于锺;以中部言,每停于胸于腹于丹田。发劲时,将背脊骨稍微突出,坐腰松胯,才能周身一家。
发劲中,内部运气有二:一为由前往后,将丹田所沉之气由丹田贯于四肢;一为由后往前,即将气贴脊背,由脊背贯于四肢。发人能将人双足离地腾空而倒,发人者,劲与气不足,被发者仅带跳带退而已。发劲中,又分冷劲,断劲,抖跳劲等。冷劲在引发人于不知不觉,势甚猛;断劲即在引发得势后,内劲稍断,即以全身蓄劲直发于人身;抖跳劲即己劲与人劲粘住时,用腰脚劲抖拍之,敌身则双足腾起,亦应之而拍于地。还有半园化而半园发,常不见其形而人已发出,至于发人,高低上下亦须慎重,人过低则发其上部,人过高则发其中部或下部,矮者宜发其上部,长者宜发其中部下部之间,上下轻重相当者,宜发其中部,上轻下重者,发其下部,上重下轻者,发其上部,此种轻重可于推手时,用沾引化各劲探知之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宁德市腾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( 闽ICP备2022007940号-5|闽公网安备 35092202000206号 )

GMT+8, 2025-5-5 04:39 , Processed in 0.014918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