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楼主 |
发表于 2014-5-6 15:37:39
|
显示全部楼层
太极拳锻练手册(之四)关于意(二)
91、发人意形诀:意为思,手为形;意为线,手照行;意落点,手之趋;意不断,劲不丢。
92、陈鑫在讲到单鞭时说“周身骨节如左右肘、左右肩、上下合住,名目相同者各自一切照脸合住”。“骨节松开,胳膊如在肩上挂着一般,运动似柔而实刚,精神内藏而不露,此为上乘”。
93、一动劲就到掌根,敌之忙乱势难存。
94、练拳或引化发人时,意念不仅要注意手足运行的落点,还要留意手足运行时要经过的各个主要点,即要留意运动曲线的全过程。
95、太极拳发放人主要靠意,不靠拙力硬力。故一定要会用意。
96、盘架时,为保持立身中正,动作合规,连贯顺畅,做到尾闾中正就可以了。
97、尾闾端正(敛臀),顶劲微领则重心稳定,对方不易牵倒我,推倒我也难。
98、手有向上运动的成分时,意劲应从极泉(穴)到肘到手;手有向下运动的成分时,意劲应从肩井(穴)到肘到手。这样更为灵活方便。
99、左手有时可与右肘或右肩或右腕合,右手亦可与左肘或左肩或左腕合。左右手有时要跟许多穴位合。
100、太极拳锻炼诀句:一练精气神,二练松和柔,三练肩腰胯,四练圆弧曲,五练阴和阳,六练心和意。
101、向下看时守人迎(穴),身法端正不偏倚。例如:我欲抓住对方双手对其进行摔发时,此时如对方双手放得很低,为保持在抓其双手时我的身体不往前俯,可意想自己的“足阳明胃经”上的“人迎穴”。这样既便于看到并抓住对方双手,又能保持自己身法中正。
102、意到末梢,身体舒服;劲力完整,变转灵活。
103、一动(引或化)劲(意)就要先达掌根再到手指。或根据需要将劲(意)由腕部再送到手指。
104、盘架或推手时,有时如需要落右手抬左手时,意应主要在抬升左手落右胯;如需要落左手抬右手时意应主要在抬升右手落左胯。虽肉眼看不出两手的虚实。但动者不可不知。披身锤及其相形的动作即应如此。
105,当两手同时从左侧由下向前、向上、向右侧作上弧线运动(如上捋)时,意劲应主要在右手(为实);当两手同时从左侧由上向下经自己体前向右下方作下弧线运动(如下捋)时,意劲也应主要在右手(为实)。即一手实,一手虚。实中有虚,虚中有实。反之亦然。
106、意想天突至中极,胸腹虚灵自内含。意想尾闾至脑户,稳如磐石胸亦含。
107、发放人时,无论以下弧线发放人,还是以上弧线发放人,都要虚虚领劲,或气入脊柱。
108、“七言俚语:一往一来运一周,上下气机不停留。自古太极(言阴阳之理,刚柔之气)皆如此,何须身外妄营求(《中庸》言道不远人;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。返求诸己而已矣)。”
109、提肛能生千斤力,唯有微提才适宜。
110、练拳要用心,用心功必成。苦练加巧练,事半必功倍。这“巧”就是要用心动脑。
111、手指要从小指第一关节到大指第一关节,或从大指第一关节到小指第一关节逐个运动。
112、左掌和右勾手:用右勾手就想左掌;用左掌就想右勾手。
113、松垮也可想屁股后头横纹下约1寸处的大腿左右的中间。
114、练拳意要轻,意轻脑稍息。练拳用意时,大脑在工作。只有用意轻时,大脑才能稍有休息。如果用意太重、太浓,大脑必然得不到休息。久之,未必对身体无副作用。
115、沾粘连随中的“连”,可以理解为连续不断的意思。即我做对方时,劲要连续不中断,非圆即曲、既弧,总须一气呵成,直到达到我的目的为止。
116、我化对方的劲时,即是我借对方的劲(力)发、放对方的开始。在化、发、放对方时,从化到把对方发(放)出去,我的劲都要连续不断,直到把对方发(放)出去为止。
117、意想身体右侧任一点,则重心右移;意想身体左侧任一点,则重心左移。这些只有在高度放松的情况下才能体会到。
118、同性相斥,异性相吸。手背对脚面相斥,手心对脚面相吸。
119、会用意就省心、省力。
120、由前可见,太极拳,意拳矣。 |
|